“我国实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村村通公路、家家建新房,乡村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但建筑、景色同质化明显,原有的资源被忽视甚至破坏,乡村大多吸引不住年轻人就业生活,空心化现象严重。”6月29日至7月5日,黄申作为合肥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赴广德市柏垫镇开展题为“擘画三色柏垫,博悟红旅之路”调研活动,“该镇的‘三色’解决方案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对乡村旅游有了新想法”。
过去的柏垫镇刘福桥大刘村有着残破的古民居、泥泞的小道、杂乱的草木,如今的大刘村已展露新颜,民居布局美观、路面宽阔整洁、不少古建筑都在修缮。柏垫镇团委书记潘璐斌指着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介绍:“大刘村依托范仲淹纪念馆自4月份开馆以来,共接待群众2.5万余人次,可谓是火爆出圈。唱响红色、打造绿色、保护古色是我们的‘三色’发展道路。”
潘璐斌带领实践团队攀登英烈山603个台阶时介绍道:“我们现在去往的英烈山原本是藉藉无名的山头,后为缅怀在2006年6?3空难事件中遇难的航空英烈,改名为英烈山,已成为现代国防教育基地。”
(资料图)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向茅田山风景区游客及居民发放问卷,游客们表示村民淳朴好客,只是上山道路有些许崎岖;村民则认为旅游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茅田米工坊等全新创意空间已成为周边游客心中的“夏日打卡圣地”。
七天里,成员们前往梨山村,探访林氏腐乳第四代传人林海,学习梨山豆腐乳的制作工艺;前往西坞村,对话西坞马灯传承人胡新,聆听他保护和传承西坞马灯的故事;在小筑?非遗工坊,近距离观看国家级非遗明德竹扇和省级非遗唐氏竹编的制造过程,现场体验制作,感受文化魅力......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本次旅游与会展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启发青年大学生促进文旅融合,让乡村旅游热起来,村民生活才能富起来。”合肥学院团委书记李妍妍说。
在英烈山纪念馆缅怀航空英雄
感悟
现在仍记得英烈山纪念馆里烈士母亲悼念儿子的故事;仍难忘茅田山上怪石的异闻传说,山下世界上最小的水力发电站和绿色农产品;仍可以清楚地回想起大刘村的古色文化墙和范仲淹纪念馆浓郁的书香气息,并惊奇林氏腐乳、明德竹扇和唐氏竹编技艺的精巧。文旅产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我将努力成为文旅产业的先进人才。
——“红”动柏垫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黄 申
我们发现茅田村的宣传手段主要通过报纸,吸引来的游客也大多是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宣传较少,宣传的途径相对单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还有很多像茅田村这样具有特色的村落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而被大众所忽视。我们有责任在实践中运用我们的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出一份力。
——“红”动柏垫社会实践团队成员 田 龙
□本报记者 黄慧,通讯员 朱灿韵,实习生 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