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第24届研支团:青春接力12载
来源:安青网 发布时间:2023-07-28 16:22:35

“当你踏上离别的火车,我只顾着流泪,忘了挥手忘了说再见,望一路珍重......”6月末,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中学校学生们的歌声中,安徽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5名队员陆续踏上返程的列车。


【资料图】

航天日活动后,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支教的檀小娟(前)与学生们合影

让他们通过我们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的家乡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儿时读书的那所学校,仅有的十几位老师承担着整个学校所有的工作”。2021年10月,安徽师范大学第24届研支团正式组建,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支团队长孙悦谈及选择加入其中的原因,她提到,学生时代的的她并未认真地去思考教育落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但上了大学后,从新闻中、从日常的社会实践中,自己逐渐体会到教育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当我得知西部教育资源匮乏时,我来了。”性格豪爽的孙悦笑着说。

研支团队员、体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沈强森也是在综合考虑后做出加入其中的决定,并顺利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一路走来,自己得到身边很多人的照顾,总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想让那里的孩子通过我们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组队后,学校从“青马工程”培训、岗前技能培训、部门挂职锻炼等方面对队员们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2022年盛夏,15名队员向祖国许下青春誓言,怀揣着“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坚定信念,“兵分三路”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三地,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爬山登顶后,在松潘县中学支教的沈强森(前排左七)与学生们合影

一把糖果一句赞美 可抵各种高反和不适

湛蓝明净的天空,似棉花般漂浮在群山之上的白云......初到高原,这里的景色使队员们深受震撼。然而还没来得及欣赏,因缺氧和气压变化引起的高原反应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支团队员尹仟仟回忆道,3000多米的海拔让她直接晕倒在从机场去山南市的路上,检查站工作人员拖来氧气瓶供她吸氧,培训地的医护姐姐精心照顾她,适应较好的队员替她打来热饭菜,晚上睡不着觉时,藏族伙伴会点上助眠的藏香。“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西藏人民的热情”。

沈强森在松潘县中学校担任三个班的体育教师和一个班的班主任,高强度的教学和高原反应让他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因身体不支而请假住院治疗。“重回课堂后,几个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怎么请假了,说完掏出一把糖放在我的手心里。”回想起那一幕,沈强森嘴角上扬。原来,在学生们的认知中,多吃糖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等他上完三节课后回到办公室,惊喜地发现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糖果,和一张写着“老师多注意休息,多吃糖可以快速恢复身体”的纸条,“当时真是感动到不行”。

头晕、心慌、疲乏、高反严重......来到高原后,队员们都面临着种种困难,但这些问题都抵不过当地学生带来的温暖。“王老师,你上课好棒呀,我们都好喜欢你的课!”在松潘县中学校支教的第一周,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支团松潘分队队长王玥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夸奖,“当时,心里仿佛装满了盛开的鲜花。”王玥说,“连一直讲课所引发的缺氧和喉咙沙哑都被暂时忘记了。”

拍毕业照的时候,学生曲木么次作走了很远的山路把自己的彝族服装带到学校来,给孙悦穿上,并偎在她怀里合影

教学相长 满怀热忱点亮支教之旅

“我是头一回当老师,刚开始讲课时,我一直很紧张。”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支团队员王儒钰在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担任历史课教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们看到她下班后在看足球比赛。这消息在学生间迅速传开:原来,老师和他们有着一样的爱好。从那以后,学生们只要在校内踢足球都会请她观赛,有时候还会请她当裁判。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王儒钰讲课时不再紧张了,这种转变也让学生们称赞:“老师越来越自信了!”

尹仟仟在参加2023年山南市高中地理教学竞赛时,因为时间和条件所限,她对山南市整体城乡建筑景观、空间布局尚不了解,缺乏课件图片素材。来自各地的学生得知后,热心地为她讲解各自家乡的地理情况,帮她查阅资料,还托家人为她寄来了很多家乡的照片,有雪山、河流、草原、冰川等。她邀请学生们一起设计课件,在那次比赛中获二等奖。“这份荣誉有一大半的功劳来自我的学生们。”尹仟仟自豪地说。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在学校素质教育课堂之外,队员们尝试培养学生们更多的艺术特长。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生檀小娟来自黄梅戏的故乡——安徽省安庆市,恰逢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创建黄梅戏社团,她便毛遂自荐,协助指导社团学生排练黄梅戏《女驸马》经典唱段。后期,又指导学生们将其排成汉藏双语版本,让黄梅戏在西藏焕发出新的活力。

与此同时,研支团队员们还围绕助力乡村振兴、青年思想启蒙、关爱山区儿童等方面,打造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项目、“星火团校”精品课程和“温情安师大”助学项目等系列品牌活动。其中“推普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已连续三年获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团队,并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致信表扬。

点评

在祖国需要处建新功

□安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廖仲明

践行了一段接续传承的青春诺言。2011年组建,2012年派遣,学校连续选派12批、149名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先后赴西部3省6县接续开展教育帮扶、协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今年,第24届研支团15人(校第11届)圆满归来,将接力棒递到第25届研支团手中。从第一届的3人到如今的15人,正是一届又一届的青春传承让研支团的历史意义更有厚度。

实现了一次深入基层的青春奉献。研支团队员们时刻牢记初心,力求做好“教育引路人、素拓排头兵与公益践行者”。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实践着学校研支团的“体育美育”助学计划;深耕“温情安师大”爱心助学、“星火团校”青春引航等一批受欢迎、叫得响的活动品牌。在三尺讲台上做好教育教学之外,走进田间巷陌、街道、社区中开展工作,以“公益书屋”“推普社会实践”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让研支团的社会价值更有广度。

收获了一份共同成长的青春体验。从“学知识”到“见世面”,研支团队员们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种子,浇灌教育的果实,也拥有了令自己一生难忘的成长经历与青春回忆。队员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知国情、受锻炼、增阅历、长才干,努力成长为既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又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青年人才,团队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志愿者典型,也在校内发挥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实效,让研支团的育人作用更有深度。

双向奔赴的一年 有欢乐更有成长

□普格县中学校团委副书记 杨 倩

安徽师范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是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智慧的团队,他们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教学方面,他们能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反应适时调整教学;批改作业认真、仔细,能注意到学生们共同的错误,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学习能力强,即使初上讲堂,经验不足,甚至有的队员教的不是本专业科目,他们也不会因此产生厌烦心理,反而更加认真、负责......独特且有创意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成为学生心里最喜爱的老师。

此外,他们还兼任学校团委等岗位,协助管理校内日常事务,负责视频拍摄、媒体宣传、学生社团等各类工作,组织团员上好团课,组织学生进行“学雷锋”活动,组织开展“温情安师大”助学公益项目,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深沉且贴心的爱。

一年时间,感谢遇见青春、认真、负责的研支团队员们,感谢他们在这一年时间里带给学生们的欢乐。灼灼韶华,风禾尽起,愿他们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支教感悟

一年的支教生活已然结束,这一年里办公桌上时不时会出现一朵小花,去查寝时全寝室学生都要挨个儿跟我道晚安,学生们满满的爱意让我在异乡的许多个瞬间变得温暖闪耀,我感恩并珍藏着这些大山深处的美丽际遇。

临别之际,学生们拉着我说:“孙老师,我想到安徽上大学”“孙老师,我也想去外面的大城市看一看”......那一刻,我知道有些事情正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好像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那颗种子会在我走后领着这些学生们走出大山,走向更远更广阔的世界。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就像他们当初愿意信任我一样。

——队长 孙 悦

我们和这里的老师们一样,都希望学生们可以去看更高的山,去看最美的海,或者站我们站过的三尺讲台,讲我们讲过的课。我记得在最后一堂课上,学生们哭红的双眼、一笔一画认真写下的告别信、亲手制作的礼物,这一切都在我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松潘分队队长 王 玥

“教学相长”是我此行体会最深的一个道理。最开始,我还不了解这边的学情,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并未得到有效的反馈。因此我积极了解学生、和他们沟通交流,在一次一次的课堂教学中总结方法、改变思路。当学生在得知我即将离开时说:“老师,你能不能留下来,把我们带毕业?”那一刻,我的成就感达到了顶峰。和学生深厚的感情化为走廊上一声一声的“老师好”,我知道,这是一群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

——山南分队队长 刘金鹏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讯员 虞欣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