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焦点!淮北市各地招商引资工作“各显神通”
来源: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5-08 16:10:14

编者按:近年来,淮北市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探索形成了“基金+”“厂房+”“专班+”等好的经验做法。近期,市委政研室(市委财经办)对此进行了总结,在本期招商周刊上予以刊登,供各地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借鉴参考。

淮北高新区:探索“链式+”招商模式


(资料图)

近年来,淮北高新区精准绘制产业链“鱼骨图”,在“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上持续发力,做优做强新能源主导产业,推动经济提质升级。截至2022年年底,共引进国轩新能源、理士新能源、天力新材料、天茂正极材料等38个锂电新能源项目,园区规模以上锂电新能源企业实现产值约64亿元,同比增长74%。

“建”产业“主导链”。围绕市“五群十链”发展定位,出台《淮北高新区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2—2024)》,在充分与北京赛迪研究院、深圳高工锂电有限公司等专业咨询机构沟通对接的基础上,明确将锂电新能源产业作为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并率先引进理士集团、国轩集团等行业龙头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补”上游“空白链”。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空白领域,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为填补园区新能源产业链上游正负极材料的产业空白,高新区不断探索、拓宽招商模式,最终通过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引进天力正极材料、天茂正极材料、胶典锂电胶带、永立精工锂电设备、明美新能源等上游正负极材料项目。

“强”中游“应用链”。先后引进锂电池企业签约项目40个,建强以电芯制造、pack封装、正负极材料和终端应用产品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链。2018年,引进理士集团的同时,同步引进其配套企业深圳玛西尔电动车股份公司建设的合派电动车项目。该项目投资6亿元,建设年产5.5万辆电动汽车生产线,自投产以来已累计实现进出口3500万美元,累计缴纳税收超过2000万元。2021年,针对锂电产业链重要环节——Pack封装强化招商攻势,成功招引该领域知名企业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Pack封装及集装箱储能项目,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实现税收近9000万元。

“延”下游“布局链”。利用首批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电池即将淘汰、锂电池回收产业将大规模发展的契机,主动对接国内知名锂电池回收企业,积极布局锂电池回收产业。目前,已成功引进星恒锂电池回收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16亿元,主要生产二次电池、正极片(极粉)修复新材料,有望带动我市成为皖北地区乃至淮海经济区重要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回收利用基地,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淮北煤化工基地:探索“招商专班+”招商模式

淮北煤化工基地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环保、建设、国土等6个部门骨干为成员的招商专班,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全速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专班累计召开企业座谈会、专项调度会50余次,现场调度80余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其中10亿元以上5个。

“洽谈阶段”精准对接。专班成立以来,对落地可能性大、产业带动力强的20个项目,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制定“一企一策”解企业“后顾之忧”。以金浦新能源一体化项目为例,在接洽初期,项目有关负责人提出了包括项目落地后的安评、环评、土地、建设、公用工程配套等20多个问题,专班第一时间组织10余名成员,48小时内逐条给予答复,并详细列出43页的支撑内容,高效优质的服务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高度认可。该项目一期已于去年9月开工建设。

“签约阶段”精心服务。采取“周调度、月分析、季考核”的方式,主动靠前服务落地企业,实时跟踪项目预选址、布局、工艺流程等进展情况,协调推进安评、环评、能评以及建设规划、土地摘牌、项目融资等工作,确保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手、第一时间解决。比如,宁亿泰项目在2020年5月签约落地后,面临着环评、安评、融资等手续办理,以及产能、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供给等方面问题,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带领专班成员,先后10余次陪同项目负责人赴省市发改、应急等职能部门协调对接,全力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预计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年缴纳税收3亿元,安排就业200余人。

“生产阶段”精细保障。对全区企业政策兑现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包保责任清单,持续优化惠企政策兑现服务。2022年以来,累计帮扶企业20余家,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5亿元,兑现各类政策奖补2000余万元,协助企业已申报待评定项目政策资金约5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355万元。同时,协调推进“园区贷”“人才贷”业务,通过“园区贷”完成8家企业7000万元授信额度,已使用6000万元;通过“人才贷”授信两家企业1000万元额度。

濉溪县:探索“商协会+”招商模式

近年来,濉溪县充分发挥商协会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全力打造千亿级铝基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涉铝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22年,铝基产业完成产值167.62亿元,占濉溪县工业总产值比重21.9%,主营业务收入175.57亿元,完成税收7.22亿元。

依托异地商协会。依托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业协会,编制《濉溪铝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连续七年举办中国(濉溪)铝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签约项目累计达45个,总投资超180亿元;依托上海铝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和专题招商活动,成功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约40亿元;通过海安市李堡(跨江融合)企业家商会、海门青年企业家商会等平台,先后促成亚明铝业等6家企业成功落地。

用好本地商协会。2018年成立濉溪县铝业技术协会(后升级为淮北市铝基新材料协会),2021年成立上海市安徽濉溪商会,先后3次承办长三角产业转移招商对接会、中国铝板带箔产业创新与绿色发展技术研讨会等,成功招引安徽中基电池箔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东盛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入驻。

激发商协会活力。为更好地发挥商协会“两头熟”优势,先后出台《濉溪县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在招商引资招财引智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若干措施》《濉溪县委托招商暂行办法》,明确了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搭建产业发展对接交流平台、加大社会化招商力度、招商引资工作经费补助等内容,进一步调动各类商协会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山区:探索“基金+”招商模式

近年来,相山区积极探索基金赋能招商引资工作新模式,加速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签约基金公司2家,落地基金项目10个,总投资额超70亿元。

基金+招商资源。围绕全区食品制造(生物科技)、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先后与10余家资本雄厚、管理经验丰富的基金公司沟通洽谈,目前已与上海诺铁、华夏幸福2家基金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借助基金公司储存的优质项目资源、投资经验和专业能力,寻找、筛选出符合全区战略方向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安井集团、信息科技创新型企业国华光电等有效项目信息40余条。

基金+招引模式。股权直投型。在招引龙头企业及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时,以产业基金入股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比如,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3亿元入股,推动翌光科技第4.5代OLED屏体产业化及终端整机生产项目落地;计划基金投入8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招引长园新能源项目。代建厂房型。通过基金投资代建厂房,让企业实现“拎包入驻”。目前已落地深粤PCB电路板、多成电子线路板等6个项目,总投资规模35亿元。合作基金型。针对基金体量不足问题,探索政府联合基金公司设立母基金方式,用财政资金“小投入”撬动社会资本“大投资”。目前正在与复星集团洽谈合作成立母基金,总资金规模30亿元,未来将吸引更多市场化子基金落地。

基金+风险管控。出台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成立由区政府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区长担任主任,区财政局、区投资促进局和各产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基金管理专班,对基金招商的全过程进行风险管控,保障各类基金良性运转、循环使用。目前,已聘请10余名具有基金招商处置经验的专业法律顾问,引进包括博士在内的20余名专业基金管理人才,协助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预防和化解经营风险。

杜集区:探索“厂房+”招商模式

为加快新招商项目落地投产,实现企业“拎包即住”,杜集区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新建一批、改造一批、盘活一批标准化厂房,全力推动“以房招商”。目前,全区在建标准化厂房4栋3.2万㎡,存量标准化厂房15栋14.8万㎡。2021年以来,共入驻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68个,协议投资总额204亿元。

新建一批。按照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原则,在矿山集、开发区、段园镇等地,规划建设一至四层的标准化厂房47栋31.6万㎡。2021年以来,累计入驻新建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28个,协议投资总额93亿元。比如,2022年8月,金派克新能源系统总部基地项目正式入驻经开区创新产业园二期10号厂房,仅3个月后便实现正式投产,创造了企业落户的“杜集速度”,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收入5亿元,年缴纳税收2000万元,安排就业200人。再比如,闵科机械作为一家生产矿用综采、掘进设备的重工企业,2022年3月入驻经开区创新产业园二期4号厂房,该企业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全区装备制造产业门类、提升了主导产业集聚度,预计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5亿元,带动120余人就业。

改造一批。为适应新兴产业对于厂房面积、层高规格及无尘车间标准等的需求,对矿山集街道等地老旧厂房开展一次排摸调查,通过发现整改、挂牌督办、改造拆除等方式,全面提升厂房配套、要素保障等,为项目落地“筑好巢”。目前,位于矿山集的3栋标准化厂房已改建完成,新释出厂房面积1.7万㎡。2021年以来,全区入驻改建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3个,协议投资总额3.6亿元。比如,瑞德磁材项目、维尔发机床项目分别入驻矿山集街道电子信息产业园改建后的14500㎡钢结构厂房,有效填补了全市高端磁性材料及先进数控机床生产加工领域空白。

盘活一批。制作“招商用地一张图”,梳理全区退出项目闲置厂房资源,对闲置厂房进行盘活和二次招商。去年以来,通过整体收购、出租租赁等方式累计盘活出清低效土地600余亩、闲置厂房14万余㎡。2021年以来,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入驻招商项目47个,协议投资总额64亿元。比如,原经开区花园新材料项目因市场预期较差,整体退出。区建投集团通过整体收购盘活,于2021年8月成功招引中匠科技项目。目前,该企业生产效益良好,并已顺利入规纳统。再比如,兴威电子项目通过盘活利用原杭淮绿苑闲置厂房入驻,目前已建成投产,其生产的高智能电子工艺用品远销欧美,为我市外贸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烈山区:探索“要素+”招商模式

近年来,烈山区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区直单位、载体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要素保障领导小组,全力保障项目土地、用工、资金等要素供应,促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2022年,全区实施重点项目129个,累计完成投资93.66亿元,总投资115亿元的国安综合能源基地成功签约,总投资25亿元的国晟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投产运营,皖能储能电站、通鸣建材二期等4个投资超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土地保障。成立土地要素保障组,多次赴省厅沟通汇报,争取省统筹新增计划指标558.474亩,保障和晶、智能制造产业园三区、淮北市公安局警务训练基地、四季榴园无动力等省重大项目的新增用地需求。使用市级统筹指标297.675亩,及时保障了纬一路经二路、和村农旅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制定招商引资项目土地保障缺口情况一览表,闲置土地情况摸底表,梳理出8273亩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的土地资源,有效清理处置“工业低效用地”企业15家,盘活低效闲置土地474亩。2022年以来,共保障美馨智能制造产业园等12个重大项目土地要素供给。

用工保障。成立用工要素保障组,建立重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清单和问题清单,先后召开10余次会议专题协调重点企业、重点跟踪项目用工保障推进情况,统筹做好企业招工用工重大问题协调服务工作。2022年以来,先后联系安徽战友企业管理集团、合肥高新科技学校等人力资源公司,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才600余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大专院校校企合作交流会等专题招聘会113余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67余人。

资金保障。成立金融要素保障组,打通“政府+担保+园区+银行”四方合作快速通道,引导企业入驻淮北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时掌握融资需求,全区416户企业提交申请16.83亿元,发放贷款16.05亿元。深化新型政银担合作,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扩大“园区贷”“人才贷”“亩均英雄贷”等业务覆盖面。2022年以来,兑现惠企资金1.15亿元,落实减税退税缓税3.64亿元,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1.48亿元,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8.53亿元,“园区贷”助企融资6060万元。

通讯员 郑言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