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记者雷恺 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从事考古工作1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馆员邵晶,和考古队员们一起,发掘出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都邑性城址——石峁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添砖加瓦。
记者见到邵晶时,他正带着年轻的考古队员们在西安市城北片区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工地上忙碌着。刚下过一阵雨,他们脚上沾满了泥土。邵晶说,顶烈日、淋风雨,那是考古队的工作常态。
邵晶:干考古一定是要在考古一线、田野一线去锻炼人才、锻炼队伍的,基本没有休息时间。
2011年,入职不到两年的邵晶被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安排负责对库区范围内的黄陵县寨头河村墓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发掘。可等他到了现场,发现整个村子已经搬迁一空,蛇、獾等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半夜停电也是常事。
邵晶:甚至我们当年在这条河还追过盗墓贼。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干考古,苦和累就不是事。
2012年初,战国墓地的考古工作刚结束,邵晶又接到新的考古任务,奔赴新的考古发掘现场——位于毛乌素沙地的石峁遗址。在石峁那些年,邵晶每年在外工作时间超过300天。
距今4300年到3800年左右的石峁遗址,成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也被誉为“石破天惊”的重要考古发现。邵晶说,与石峁相遇,是他一生的荣耀。
青春独白
邵晶:考古人,正青春,当奋斗。考古工作者正一代一代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探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年轻考古一代更要迎头赶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