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晓颖和工勤人员对接指导感控要点。
面对疫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抗疫一线中是实施防控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是负责保障医务工作人员防控安全的主心骨,是疫情防控中的“工程兵”——他们就是“院感人”。
“院感人”主要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工作涵盖对医务人员进行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培训、对医疗废弃物的消毒管理、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审核及使用后处理等。由此可见,在疫情防控期间,“院感人”的责任尤为重大。
近日,记者走进宣城市中心医院,倾听了“院感人”的抗疫故事。
为改造戴上“紧箍咒”
3月中旬,疫情让铜陵按下了暂停键。胡文辉主动请缨,奔赴铜陵,成为安徽省援铜感控专班工作组的一员。
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选址、内部改造、验收、流程梳理、对工作人员进行感控知识培训......到达铜陵后,胡文辉就立刻投入到抗疫中。
“布局设施一定要严格执行‘三区两通道’的标准,切实做好集中隔离场所涉疫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污水处理和环境消杀等工作。”集中隔离点从选址到空间布局,都要听从院感人员的指挥。胡文辉与队员们依照相关要求对场所进行设置,制定隔离场所送餐及涉疫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处置流程和消毒隔离制度等。
“确保隔离点的隔离人员零交叉感染,工作人员零感染是我们的工作底线,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这是胡文辉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她“白加黑”泡在隔离点,一次次探讨修改意见,只为让“三区两通道”功能分区更合理;一次次到现场反复探索,只为让制度更规范、流程更顺畅;一次次亲身示范反复穿脱防护服,只为让工作人员防控行为更标准......
“没办法,‘院感人’必须确保隔离点改造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符合要求。”胡文辉笑称自己在巡查时犹如“唐僧”,不停地对施工人员念叨“紧箍咒”。
4月1日,在完成了铜陵50多个隔离点的建设后,得知阜阳颍上县疫情紧急,胡文辉与专班组的成员又马不停蹄赶往阜阳。
到达阜阳后,行李还未放稳,胡文辉就奔赴新的“战场”。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胡文辉就登上专车前往隔离点,夜里12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酒店休息。“每天要拨打很多电话,却没有一通是给在上海的女儿。”连日来她不止一次想与在上海上班的女儿通个电话,了解女儿的近况,然而这个电话始终没有打出去。疫情当前,她只好把对女儿的牵挂和愧疚藏在心底。
从3月中旬至今,胡文辉始终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学严谨、吃苦耐劳、精准感控的精神,全力以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奋斗着。
为医护加装“防护服”
“卫生措施要落实好,防护服、帽子、口罩穿戴要规范。”“必须确保缓冲间内无人时,你才能进入。”“随手关门要牢记。”......在宣城市中心医院援沪医疗队的微信中,几乎每天都会看到院感老师时晓颖的种种提醒。
在方舱,院感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监督者;既是问题的发现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既是工作人员的守护者,也是方舱布局优化的“工程兵”......
到达上海后,时晓颖第一时间去方舱进行现场查看。“进舱之前,我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把关。”方舱的平面布局、出入口通道、功能分区等等,时晓颖都牢记在心。
院感管理工作无小事,每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防患于未然,做到“零感染”,时晓颖不断优化院感流程,规范医护人员进出方舱、穿脱防护服、消杀等环节。
“脱手套时,两手要缩进袖口。”“裤腰往外翻得太少,等会不好脱。”为了把好隔离点感染防控关,时晓颖就像是戴着放大镜去查找感染隐患的侦察兵一样,对重点防控区域进行地毯式搜查,从医务人员手卫生到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从采样对象的选择到标本采集、送检的流程,从环境区域的消毒到医疗废物的处置等,她不敢有一丝懈怠。
“她是我们大家的定心丸。有她把关,我们觉得特别安心。”说起时晓颖,队友们纷纷点赞。大家每次进舱出舱,时晓颖也会在一旁全程督查。
时晓颖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只有增强感控意识、强化防控观念、规范工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具,才能严防死守感染防控防线。
可以说,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离不开院感人员的付出与努力。披上院感人员加装的防护服,白衣天使更有信心。(郝安平 全媒体记者 徐静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