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亳州春天的样子……
来源:亳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04-20 15:23:33

90后小伙的“甜蜜事业”

在养蜂场忙碌的谢广正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春天是花开的季节,也是蜜蜂最忙碌的季节,更是“养蜂人”的收获季节。“现在蜜蜂采的花有泡桐花、槐花、油菜花等,芍药、牡丹的花蜜有碱性,对蜜蜂身体有损伤,蜜蜂采的较少。”4月18日,在谯城区十八里镇羊庙社区谢庄,90后小伙谢广正一边整理蜂箱,一边娓娓道来。

据谢广正介绍,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由于没有技术和学历,挣钱较少。谢广正家养蜂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从他爷爷开始就养蜂,父亲也继承了爷爷的养蜂技术。2016年,在亳州市“欢迎老乡回家创业”政策的感召下,他辞去外地的工作返乡创业,跟着父亲谢士忠学习养蜂。经过几年的学习,他已掌握了养蜂的全套技术,自己开始单干,创建了一个养蜂场。目前,养蜂场已发展到80多个蜂箱、20多万只蜜蜂的规模。

由于谢广正讲质量、重信誉,生产纯天然蜂蜜,到他家来买蜂蜜的回头客很多,不出家门就能把蜂蜜卖完。谢广正也靠着养殖蜜蜂走上了致富路,年收入达10多万元。而且他还致富不忘乡邻,有向他学习技术的,他都毫不保留的教授给别人。在他的帮助下,邻村的两个年轻人也学会了养蜂,开办了自己的养蜂场。(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陈光付 文/图)

种下“甜蜜”美好生活

工人在田间栽种甘蔗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4月12日,天空晴朗,在利辛县汝集镇胜利村秦良家庭农场甘蔗地里,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农场负责人秦良夫妇带头上阵种植甘蔗,几名工人干劲十足,整地、砍种、浸种、消毒、施足基肥,最后盖上地膜、压实膜边......现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去年我引进了10亩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研制的新品种甘蔗,甘蔗不仅长势好,还味美多汁。”总经理秦良说,去年收获时,每亩单季净获利4000余元,效益很好,今年扩大规模种植了20亩,若是长势和销售依然达到预期,明年将扩种到200亩。

“我还打算发动身边群众栽种,用甜蜜产业指引今后的美好生活。”秦良说道,甘蔗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不仅是制造蔗糖的原料,还具有食疗作用,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为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近年来,利辛县汝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涉农产业和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党建+家庭农场+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搞新品推广,带领人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促进乡村振兴。(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秦鹏 凡利 文/图)

“虾稻共作”铺就振兴路

立仓镇养殖的小龙虾

“这样的大虾,一斤能卖30多元,比过去种植传统作物高出几倍。”在蒙城县立仓镇黎明村虾稻共作基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小飞一边喂食小龙虾,一边向前来走访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说:“2021年我发展了70亩‘虾稻共作’,收益20余万元。”

在该合作社虾稻共作基地,五六名工人正在对虾塘进行肥水和栽种水草。“这些都是今年的新塘,需要进行肥水管理。”正在忙碌的脱贫户张吕才说,他们除了要对虾塘进行换水,更重要的工作是育肥虾苗,“把虾苗投放到水塘里,到五六月份就可以捕虾了,再栽种水稻,实现虾稻共作双丰收。”徐小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从事虾稻共作、莲鱼共养的生态农业公司。公司依托黎明村紧靠芡河的优势,流转560亩土地发展虾稻共作、莲鱼共养、鳜鱼和青鱼养殖,带动了包括4名脱贫户在内的22户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立仓镇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积极探索优化“虾稻共作”模式,小龙虾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品质逐年提升。目前,该镇“虾稻共作、莲鱼共养”面积已突破4万亩,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达到50余家,每年为将近2000个家庭增收4000元,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记者 李鹏 通讯员 马文照 文/图)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李贺的蘑菇种植大棚

4月19日,走进谯城区五马镇八里村贺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蘑菇种植基地,一排排由玉米芯做成的菌棒整齐有序地摆放着,一朵朵雪白的蘑菇破棒而出,像一个个撑开的小伞,分外惹人喜爱。

记者看到,基地种植的蘑菇品种有金针菇、平菇、杏鲍菇等食用菌,负责人李贺正忙着和几名村民采摘蘑菇。

“我以前在外地打工,但放不下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直想返乡创业。”李贺说,一次偶然机会,他遇到一个老同学,正在种植蘑菇,效益非常不错。听了同学的介绍,他也萌生了发展蘑菇种植的念头,并得到家人的支持。2018年,李贺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开始蘑菇种植创业路。

“我们今年种了10亩蘑菇,现在正是蘑菇上市的时间,平均每天可采摘500多斤,主要销往市区商场、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等场所。除去人工、种子、化肥等开支,每年纯收入10万元。效益还不错,比在外面打工强。”李贺说,今年,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丰富蘑菇品种,在增加效益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八里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吴鹏表示,驻村工作队正在与市担保公司对接,为合作社争取银行贷款,帮助扩大发展规模。(记者 李鹏 通讯员 吴燕 文/图)

葡萄园里“春光”正好

工人正在葡萄园里给葡萄树搭架

正是葡萄园春季田间管护的关键时期。利辛县汝集镇诺凡葡萄家庭农场利用晴好天气,抢抓时间,在葡萄园内进行搭架、除虫、施肥等工作,为今年葡萄收成好、品质有保障打下基础。

在家庭农场的葡萄园里,业主张萍、王崇涛夫妇正带领工人给棚内的葡萄树搭架、施肥。“今年新种的30亩阳光玫瑰都采用了新架势——双十字V型,这种架势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又适合机械化整形剪枝。”正在地里忙碌的业主张平告诉记者,从3月底开始,自己就忙着搭架、除虫、施肥等工作,因为种植面积扩大了,估计还要四五天才能完成。

春季是葡萄萌芽展叶、枝蔓伸长及抽穗的季节,现阶段葡萄园内已完成绑扎支架、修剪枝条,经过科学管理,为新一年的丰产增收打好基础。

据张萍介绍,葡萄园共有130个大棚,目前种植有夏黑无核、龙眼、巨峰、阳光玫瑰等品种葡萄,今年是葡萄挂果的第4个年头。下一步还要进行抹芽、除虫等工作,预计到了端午前后可采摘上市。对于丰收,张萍充满了信心,她的农村现已拥有7个优质葡萄品种,亩产效益3万元以上。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葡萄远近闻名,远销合肥、南京和上海等长三角各地。(记者 李锦文 通讯员 秦鹏 文/图)

小辣椒移栽正当时

农民正在移栽辣椒

谷雨将至,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谯城区芦庙镇的椒农们正抢抓农时,全面掀起小辣椒大田移栽的热潮,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

“乡亲们,种植辣椒一定能够让大家增收致富,大家要坚定信心,把辣椒种好、管理好。”芦庙镇镇村干部、农技人员一边指导村民移栽辣椒苗,一边向村民宣传辣椒种植政策。

“最开始听说要大力发展辣椒产业的时候,我还挺担心的,心里想着这辣椒种多了不好卖啊,但是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有点多余,我很有信心把辣椒种好。”雷庄村村民孙占华说,栽一亩辣椒收入不低于5000元,镇党委、政府不仅给予每亩300元的财政补贴,还免费提供移栽、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指导,并牵头与企业、收购商签订订单收购协议,极大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和收益,让他们再无后顾之忧。

据了解,2021年芦庙镇种植辣椒2.3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让不少农户尝到了甜头。2022年,该镇因势利导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辣椒产业3.4万亩。目前,该镇辣椒移栽工作已全面铺开,预计5月底可全部移栽结束。7月中旬开始采收,辣椒产量预计每亩可达4000斤至5000斤。

记者 曾莹莹 通讯员 王书锋 丁广法

标签: 家庭农场 专业合作社 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