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落实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部署要求,团五河县委聚焦“组织制度不健全、组织形态单一、组织动能不足”等堵点,通过探索“制度+体系、传统+新兴、团属+社会”,重塑了团组织格局、丰富团组织形态、激活团组织动能,在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实现提升。
制度+体系,打通“组织制度不健全”的堵点。健全完善《五河县团代表联络站活动制度》,建立《共青团五河县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履职考核办法(试行)》,针对委员职能、区域分为若干组,发放履职手册,填写履职纪实;年度开展个人述职、民主评议等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反馈到所在单位,并将作为共青团系统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共青团五河县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及团代表联系青年制度(试行)》,依托团代表联络站对团代表、委员划分五个专项小组并广泛联系各类青年1400余名,建立“三联三比”活动机制,聚焦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青年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青少年权益维护等五大板块开展活动23场参与青年612人次。制定印发农村团支部、非公团支部和中学团委工作手册,加强团的规范化建设。
传统+新兴,打通“组织形态单一”的堵点。加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传统领域团的组织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等传统领域团组织共850个,符合条件的应建尽建,覆盖率100%。扩大“两新”组织的工作覆盖,成立团县委非公工委,推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新建65个团组织,现有93个。持续扩大新兴青年群体团的组织覆盖,探索建立快递物流、电商服务等行业团工委6个,建立团支部13个;结合县委双招双引重点工作,在驻外招商分局建立驻外招商团工委。扎实推进“青年之家”建设,县域已建立实体化运营青年之家35个。
团属+社会,打通“组织动能不足”的堵点。整合五河县青年创业者协会、五河县虹城志愿者联合会、蓝天救援队、小白杨救援队、向阳花义工服务社、舞蹈协会6家团属社团资源,成立团属青年社会组织联盟,实行集中办公,集中管理,立足各团体专业技能项目化开展日常活动,覆盖青年达1.2万人。挂牌成立“五河青年人才接待站”,为有意来五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指导、政策信息、培训交流等服务,打造来五青年人才之家。引入社会力量,构建多元主体齐参与,成功引入中建铁路投资集团、中铁四局、中央润都壹品城、横店影院等社会力量。县本级团委向社会筹措资源70余万元,吸引爱心企业、人士110家(个)。
改革成效
团组织的团员青年引领力得到提升。传统领域团组织较改革前新增340个,增幅66.7%,符合条件的应建尽建,覆盖率100%。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新建65个团组织,较改革前增幅232.1%,覆盖团员青年超过3000人,覆盖团员青年人数增加2473人,增长率为469.26%。社会领域团组织达761个,社会领域组织密度为126.83(每万人126.83个团组织),增长率为110.79%。
团组织的团员青年组织力得到提升。各基层团组织均建立线上工作群,建立各类微信群500余个,覆盖团员青年3万余人,能通过网上群组迅速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全县956个团支部均已召开组织生活会,团员先进性评价支部覆盖率100%。经过团组织规范程序推优入党的优秀团员95人,占所有28岁以下发展的党员的比例达到100%。团内荣誉激励系统记录覆盖100%,入团激励、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
团组织的团员青年服务力得到提升。依托团代表联络站、青年之家、团属社团,常态化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青年创新创业、婚恋交友等品牌项目8个,“小荷伞”项目通过实施五大行动,帮扶贫困青年300余人,微心愿认领5000余个,资助贫困学子194人60万元。“五点半课堂”,通过“团县委+社区+志愿者+当地热心居民”模式,累计为困境、留守儿童开展300余场次,服务困境儿童500余名。以“聚青春力量·助乡村振兴”为主题,定期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座谈、青年网红助乡村振兴主题沙龙活动,覆盖青年300余人。
团组织的团员青年贡献度得到提升。通过创建号手岗队、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项目,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常态化组织开展“交通文明劝导”、“公益彩跑”、“植绿护绿”、“服务赛事”、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共吸引5000人次青年参与,服务时长达3万小时。2022年3月25日以来,县级团委共招募志愿者650名,参与小区卡口执勤、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达7600小时,各乡镇团委招募志愿者约720余名,成立突击队14支。招募爱心企业四家,为防疫人员、志愿者提供爱心午餐、口罩、防护手套等物资,总额达15万元。
团五河县委通过打通“组织制度不健全、组织形态单一、组织动能不足”等堵点,激发了团组织动能,让基层团组织在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得到了提升,同时促进县域团员青年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发挥作用,更好地发挥县级团委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