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IPO遇冷 美股市场尤其惨淡
来源:全球财富网 发布时间:2022-04-03 20:45:03

在国际形势复杂与多国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的共振下,今年全球IPO市场“风光不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IPO市场募集资金约为650亿美元,比去年前三个月的2190亿美元,骤降约70%。

其中,美股IPO市场尤其惨淡。

数据提供商Dealog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全球只有22家公司通过IPO方式登陆美股,筹资金额仅为23亿美元。但在去年同期,共有79家公司实现IPO并募资约360亿美元,这意味着今年以来企业在美股IPO的募资额大降逾90%。

与此同时,一度占据IPO市场半壁江山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日子也不好过。

SPAC Analytics数据显示,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仅有52家SPAC实现上市,但在去年1月,登陆美股的SPAC公司达到91家。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全球IPO市场骤然遇冷,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令市场流动性减少,直接导致流向IPO套利的资金相应回落;二是国际形势变化令越来越多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明显下降;三是美联储持续加息令科技股等高成长板块估值遭遇下跌压力,导致大量资金正迅速流出科技股投资领域,而科技股恰恰是去年IPO市场蓬勃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投资机构不再冲着企业成长故事与盈利前景而认购新股,转而聚焦企业是否已盈利且具有稳健的利润增长持续性。”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为了降低IPO套利投资风险,越来越多投资机构纷纷青睐具有较大规模效应且IPO募资额超过5亿美元的行业龙头企业,导致众多中小企业IPO募资变得“少人问津”。

他直言,目前大量IPO套利资金向这些大型龙头企业集聚的迹象日益明显,这意味着二级市场机构资金正通过“抱团取暖”方式,应对未来金融市场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IPO市场遇冷同样给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机构造成冲击。

一位美国PE机构合伙人向记者直言,由于企业IPO日益艰难,越来越多PRE-IPO企业已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导致PE机构面临日益严峻的业绩压力。此外,随着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热衷投资大型龙头企业,越来越多PE机构也开始将投资资金流向这个领域,导致很多初创型企业难以获得后续融资而面临经营风险,令创投机构投资风险悄然上升。

他指出,如今众多创投机构希望IPO市场能尽早复苏,否则他们将面临日益严峻的项目获利退出难题,无形间影响他们新产品的募资前景。

在多位金融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以来企业在美股市场IPO难度明显增加。

“在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升温的共振下,去年企业IPO募资相当容易,只要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故事与盈利前景,即便它尚未盈利,都会赢得大量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青睐与踊跃认购。”一位美国投行人士指出。尤其在IPO募资路演环节,众多二级市场投资机构很少关注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更关心资本市场对企业所属产业与市场概念的追捧热情。

今年起,市场环境与去年截然相反。

越来越多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特别看重企业盈利状况与业绩成长可持续性,甚至不少投资机构已制定“不盈利企业坚决不认购新股”的策略。尽管很多上市公司“费尽口舌”解释自身利润增长前景,但这些投资机构对此丝毫不感兴趣。

“这背后,是市场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这位美国投行人士指出。随着国际形势变化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令美股市场未来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多数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他们认为那些拥有规模效应与实现盈利的企业股价走势更加稳健,可以“对冲”市场不确定性并减少投资机构投资风险。

富国银行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去年通过传统IPO实现至少5000万美元募资的公司平均股价较发行价下跌约30%。但是,IPO募资环节已实现盈利的公司股价平均跌幅仅有11%,远远低于亏损的公司(股价跌幅46%)。

一位华尔街大型资管机构资产配置部主管向记者直言,IPO市场遇冷,也与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削减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存在密切关系。

随着美联储持续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国金融市场弃股投债迹象日益升温,令众多投资机构的权益类资产投资额度持续被压低,导致IPO市场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即寻求IPO募资的公司依然众多,但参与认购新股的资金却在持续流失。

在他看来,在美联储持续加息令美国经济衰退担忧情绪持续升温情况下,未来全球IPO市场仍将持续低迷。

“目前,我们也建议部分规模偏小且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业暂缓IPO进程,因为他们再努力推销自己,也是收效甚微。”前述美国投行人士指出。

IPO市场持续低迷,也令一级市场PE投资机构“颇感头疼”。

“目前我们最担心的,是此前股权投资的独角兽企业正面临估值大幅回落风险。”上述美国PE机构合伙人向记者透露。究其原因,IPO市场低迷正导致独角兽企业无法以更高估值实现IPO,不得不“自降身价”先寻求新一轮股权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近日,北美地区生鲜电商独角兽企业Instacart主动将企业估值调降约40%,降至约240亿美元。

他向记者透露,他们也曾考虑通过SPAC方式,运作所投资的两家独角兽企业变相登陆美股市场。但由于IPO市场持续低迷,他们很快发现目前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纷纷不看好SPAC公司股价上涨前景,不愿对这类投资获利策略增加资金。

随着独角兽企业无法尽早IPO且估值回落,越来越多PE机构正面临日益严峻的业绩压力。

一位参与股权投资Instacart的美国PE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透露,由于去年3月Instacart股权融资估值高达390亿美元,目前不少大学基金与养老基金LP正向他们询问——这家独角兽企业短短1年内估值大幅回落40%背后,是PE机构高估了企业估值,还是对企业成长速度出现错误判断。

“我们比较担心的是,若Instacart只能按240亿美元估值实现上市,整个创投机构的投入资本分红率(DPI)将回落,拖累整个基金的投资回报倍数与内部收益率(IRR)等财务数据纷纷下滑,导致部分出资人(LP)不愿向PE机构新产品追加投资。”他坦言。相比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众多PE机构或许更希望IPO市场能尽早复苏,令他们的项目获利退出征途变得更加顺畅。

标签: 股权投资 货币政策 二级市场

猜你喜欢